變動的電流會產生電場并傳播能量,要保護鄰近線路避免這種能量傳播到鄰近線路是導體遮蔽的目的。軟板電路設計上有可能因為以下的狀態出現增加,而需要使用遮蔽:
頻繁增加與電流幅度加大
鄰近線路間的干擾與敏感線路問題
增加阻抗
訊號等級降低
放大率增加
軟板線路的一致性、生產再現性等先天狀態,讓設計的發展可以依據經驗合理化處理。比較實際有效成本控制的作法,是先建構一片未遮蔽的軟板并進行測試,其實這種簡單設計常可以符合要求,而如果測試軟板通過測試則量產的軟板也會通過。
有遮蔽軟板是特別有成本效益的電線連接取代品,因為軟板遮蔽平面可以透過底片設計進行保護控制線路間彼此的關系,而多個獨立的遮蔽也可以在單次蝕刻中產生,各個部分都可以有獨立的接地,遮蔽與線路上的容量可以靠介電質選擇、厚度與設計參數來控制。
一、內外部的干擾
干擾電場可能是由軟板設計的另外一條線路所產生(內部干擾或串音),或者有可能是來自于外部的干擾源。如果干擾是來自于另外一條線路,最佳策略首先是將敏感線路進行隔絕,將這些線路配置得盡可能比較寬松,在多層設計中可以配置在不同片或層,之后測試看看是否可以提供足夠的隔絕性。如果效果不佳,下一步驟則是在敏感與干擾線路間加入分隔接地導體。如果這樣做還有困擾,則應用遮蔽平面包圍這些敏感線路就是必要的了。
要應對外部干擾,遮蔽保護是必要的措施,遮蔽的理論相當復雜:遮蔽的透通性與低電阻連接接地線相當重要,但是要如何遮蔽來應對外部干擾電場才有效,對于設計者而言相當不容易。而有效性也同樣難以量化,需要以測試的方式來進行。可惜的是沒有標準測試方法,且線路操作條件范圍可能跨越非常寬的頻率與能量范圍,端子的電阻、電源與測試線路間的距離也都是問題,這個議題只能以假設性方式作為指標進行一般性討論。
遮蔽材料的導電度、厚度都相當重要,因為干擾電場會貫穿遮蔽層到一個深度就是所謂的肌膚深度,這方面與頻率相關。
二、遮蔽結構
遮蔽平面是層狀或片狀的導電材料,它會連接到一個參考接地層。為了要增加成本效益,效率與強度的影響,遮蔽策略是:
松弛的(不貼附)
單面貼附
雙面貼附
松弛遮蔽是以數層導電材料,時常是絕緣而未必一定需要絕緣的狀態,它會插入堆疊的軟板層或以夾心方式配置在敏感層間,松弛的以膠帶或扎線帶等方式固定。單面貼附遮蔽則是整合到軟板的單邊,因為線路已經不再位于中心位置,線路會進行補強并產生持久性撓曲。雙面貼附遮蔽是更有效的方法,但是這個軟板位置會被硬化,此時它應該被認定為定形結構而不是軟板了。
因為遮蔽與線路間電容量相當重要,松弛的遮蔽效用具有變動性。單面貼附遮蔽則比較穩定,但是只有單面對干擾電場發揮效用,這種狀態必須確認其干擾只會來自單面,應對這種狀況單面遮蔽是良好的選擇。最佳的方法仍然是雙面遮蔽,它提供線路最大的保護,但是可以想見會增加成本且嚴重影響軟板的撓曲壽命。
另外一個遮蔽技術是將軟板卷入導電膠帶,它會產生自我黏貼并如同形成一個完整和籠子,這還包括線路的邊緣在內。這個方法需要一定程度的技巧來產生清潔的封袋,不過這種作法相當有效。
如果遮蔽平面經過蝕刻或產生開口,讓遮蔽層黏著劑可以滲入并直接與下一層材料產生鍵結,就可以讓兩者產生良好的結合力。開窗可以改善撓曲性,但是會劣化遮蔽效率。
遮蔽層對接地保持低電阻相當重要,高電阻會減損其有效性,接地連線的準則是:
1.無回圈(直接從遮蔽層到接地層)
2.盡量保持最短距離
3.對于低頻率應用,單一互連是正確的方式(低于1MHZ),多互連對于高頻率應用會比較好
三、PTF遮蔽
PTF遮蔽層可以用絲網印刷直接制作在軟板或保護膜上,如果PTF制作在保護膜的黏著劑邊,其優勢是保護膜可以作為PTF的耐磨保護層,但是這種方法需要額外步驟來進行互連遮蔽的接地。直接印刷PTF互連所進行的線路接地,可以利用濕式印刷制作在蝕刻出來的接地端子上。
四、石墨涂裝
依據訊號可能產生天線效應的等級或應用需求,比較低的導電涂裝如:石墨或碳膜也可以使用來搭配使用者的需求,石墨涂裝可以簡單用噴涂執行。